央视3.15称,LED灯的“频闪”问题会导致头痛和眼疲劳、引发光敏性癫痫病、导致视力下降等问题。然而,通常情况下我们肉眼无法检测是否有“频闪”。主持人和相关技术人员在现场演示了用手机检测LED灯是否合格:启动手机相机,将摄像头对准LED灯的灯泡,如果手机屏幕上存在波动的条纹,就说明有频闪问题,没有条纹则不存在频闪。
频闪严重
没有频闪
用手机摄像头检测靠谱吗:有用,但不科学
据悉,目前只能手机采用的CMOS感光元件都是采用逐行扫描的。也就是首先把第一行感应的光照强度先以数据的形式暂存,之后转化并储存第二行第三行。但转化和储存是需要时间的,当记录转化并储存第二行的时候,而就在这第一行切换到第二行的超级短暂的时间中,实际上灯的亮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以此类推,记录每行时亮度都不同,但光照亮度变化又是周期性的,所以就造成了最后图像明暗纹理的现象。
还有一个因素也会造成这个种现象的发生,就是快门速度要小于灯泡一个明暗变化的周期,也就是小于1/50s。看下图:
而现在的智能手机,默认的拍照App快门时间等拍摄参数都是根据环境亮度啊之类的自动设定的。有可能现在默认的情况下,快门时间是比1/50s长的。
衡量频闪的高低
还是那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只要使用交流电,都会有频闪,只是程度的问题。评估灯具频闪一般采用频闪百分比(即波动深度)来衡量。国际上的评估标准大多参考 IEEE Std1786 版本。
我们了解到,使用的交流电频率通常为50/60Hz,若波动深度<8%时,属于低风险;
波动深度<3.2%时,由于人眼视觉有残留的特性,可视为对人眼无影响。
▲100% 波动深度的灯带,虽然动图很模糊,但是也能感受到被“大波浪”支配的恐惧了
▲波动深度分别为25%、5%、3%的对比
结论:手机看频闪不靠谱
有时轻微的合格频闪,也能拍出来,有时十分严重的100%,也拍不出。
而厂商也认识到了这个干扰的问题,所以现在很多公司即便在手动可调节快门速度的模式下,也会通过软件硬件等多种算法来规避这个对图像质量进行干扰的明暗纹。因此,有可能这个台灯并不合格,但你的手机恰巧快门时间较长或者自动优化掉了。
同时,即使用手机测试没有“频闪”,灯频闪还与色温、显色指数和光通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看到这里或许就明白了,LED产品频闪是否合格,绝不是用手机摄像头照一下就能看出来的。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十分的全面。
或许这里就有人要问了:有没有权威科学的测试方法呢?或许我们相信的只有专业的测试仪了,据悉,为了满足频闪测量的条件,目前使用较多的仪器是光度计。